越南台商人物誌 – 越南 遠鴻車業 創辦人 陳靜璿專訪,文章僅代表受訪者立場,不代表本公司或是採訪者立場。
擁有一手好本領的陳總,在台灣早已奠定基本的經濟基礎和具備社會化的知識,但陳總心中始終懷抱著一股創業夢,可能是賽車手敢於冒險無畏懼的精神,又或者是為自己找尋其他商業模式,總是希望自己開創出更多可能性。正剛好陳總打聽到有朋友在越南的工廠上班,和朋友聯繫上後,陳總就決定到越南考察,開啟陳總南向的入門磚。
南征
約莫 2008年,來到越南的陳總看到被稱作摩托車王國的越南,果然名不虛傳,有很多自制型的摩托車,大多都以運輸為導向,讓大多越南人無不各顯神通。
上下班時間的摩托車大軍更是讓陳總大開眼界,也因為越南市區道路相對狹窄、交通基礎建設和排水系統不夠健全、大眾運輸系統不夠普及,而摩托車又比自行車和電動車可以走得更遠,且機動性高,因此摩托車在越南是最普遍的交通工具。
幾乎每個家庭都以摩托車作為代步工具,一個小家庭家中至少有兩台以上的摩托車。
而東南亞國家偏好的摩托車款都是以大輪徑的打檔車為主,主要是維修相對方便又簡單,同時又注重耐操、防積水等功能性。
但近幾年,女性生產力逐漸提升,摩托車開始主打輕巧舒適,強調肚量大的車款,所有物品可直接放進機車車廂中,輕鬆蓋上坐墊,非常安全。
眾多的機車品牌中最受越南人喜愛:Honda、Piaggio Vespa;反而在台灣耳熟能詳的 Yamaha、Kymco、SYM,在越南相對來說則是次級品牌。
雖說大環境狀況正陷入金融風暴中,但反觀東南亞國家甚至越南,總體勞動力和生產力都相對年輕的優勢條件下,也吸引各國企業爭相到越南開發蹲點。
陳總覺得應該是這個時間了,也是機會遞來的橄欖枝,當時在台灣的經濟和社會環境,想要白手起家創業是真的相對不容易,與其在台灣平淡生活,不如賽車手在搶道時的那股狠勁,放膽給自己一個創造的機會。
經過幾番考量後,陳總決定帶著機械和汽車專業知識把賽車開進越南。
上圖:賽場上的陳靜璿 Sam
鴻圖南展,開出不同賽局
初到越南創業的陳總,所有都是全新的開始,不僅語言、風俗習慣等文化這種都不同於台灣思維模式,雖說機會處處都有,但是該如何經營和創新,則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所有過程都需要親力親為才能更快深耕越南化的過程,陳總除了自身開辦的車廠主營汽車保養維修外,特殊零組件還是都須仰賴中國和台灣進口,不同車款都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問題並解決。
在汽機車維修中最常見的莫過於:看、聞、聽、問、試以上這五種基本測試,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問題並解決,但還是有很多檢測設備沒辦法查出來的問題,需仰賴專業的維修技師才可以找到其中的原因,而這些都試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累積才可慢慢養成。
在每一個維修過程中,也是想是享受工作上帶來些靈感,更可以加快對每一個故障的準確判斷和排除,而這養成的過程則是相當地繁悶又冗長。
陳總當初成立工廠時,也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與越南員工們相處,除了在越南員工心中建立起認同感外,更重要的是與員工間的信任和尊重。
陳總說因為這行業首重知識型員工,強調技術和經驗,員工大多都會擁有些技術基礎,所以技術員工心中那份優越感會比一般員工更加強烈些,陳總認為唯有彼此相互協調和友善溝通,才可慢慢走入這些越南員工的心中。
慢慢地培養出自己的維修團隊後,才能在眾多車行種能脫穎而出。
陳總還運用自身的專業知識成立中古車買賣和租賃部門,專業評估各種車體的性能和代申辦文件過戶資料等。
上圖:家庭和事業中的支柱 陳靜璿 Sam
由於越南的改裝車風氣也慢慢盛行,在路上開始可以慢慢看到特別的個性化外觀、帶有跑味的車型、又或是強調功能性走低調內斂風格的改裝方式。
越南的改裝同好也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做足功課和收集資料,對於改裝的知識也開始有一定的基本認知,加上越南崇尚品牌,所以追求時尚走在尖端是無庸置疑,
但礙於越南改裝市場的供應鏈不足,許多裝配件還是都需仰賴進口,雖說可用替代品,但還是有那麼些許的差異和間接影響改裝後的效果。
這讓陳總和他的改裝團隊看到的商機,陳總希望透過自己的專業,結合台灣製的裝配件,發揮 1+1>2 的最大馬力,也能多多推廣 MADE IN TAIWAN,讓台越技術可無縫接軌。
陳總還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賽車改裝團隊,規劃並舉辦越南賽車的大小事宜。
同時陳總也是越南賽車場上的常客,除了協辦多次賽車活動外、也常應邀開場、或是指導賽車手如何提升競速和飄移等賽車技能,如防甩頭,提昇車輛在高速穩定度,在越南的街道賽中格外重要。
不論是比賽或是車子,兩者都已經是跨國界的產物了,陳更是把台灣硬頸精神帶來越南,讓更多人可以看到台式文化。
陳總說起賽車都興奮地表示,賽車和改裝車都是他最喜歡的領域,可以把工作和興趣結合在一起,樂在工作,享受工作,這也是陳總越做越有動力的原因,也找到了在越南立足的根本。
青商的熱血築夢
約莫在 2014 年的 513 暴動時,陳總義無反顧的主動幫所有台商朋友更換車牌,將台灣幹部和朋友們安全的送離開廠區,免於遭受到波擊和傷害。
可能是陳總的豪爽個性,鄰近的公安和工業區管理局等都一直維持著良好互動關係,也讓陳總的公司免遭受到這一劫難,同時陳總也幫聯繫周邊鄰近的飯店等朋友,免費幫提供短期食宿給遭遇困難的台灣朋友們,這機緣和熱心公益讓陳總一腳踏入了台商會和青商會這兩個台灣在越南的商會組織。
在台商會,可以讓陳總看到更多前輩們的經驗和借鏡;在青商,許多年輕世代的想法和意見互換,會裡也常舉辦各種講座和課程,不僅識資源共享、異業結盟,讓更多的年輕創業者可以激發出更多的可能性,驅動更多的青年加入築夢越南,陳總也期勉對越南有憧憬的年輕人們,要化動力為實際的努力,走入現實才可以築夢踏實。
上圖:工作中的陳靜璿 Sam
騎車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 Lifestyle
基於對於重機車的喜愛及熱忱,陳總也組了一個重機車隊,在 2011 年成立,其中成員大多為台商朋友。
從胡志明騎到河內、從越南騎到柬埔寨-泰國等三個國家來回沿途欣賞風景,對陳總來說,是工作也是生活之一,更是一種態度,體驗追風人生,無不一大樂事。
2022 年初,陳總不受疫情影響,利用越南年節的五天假期,親自率領重機車隊完成南北越兩千公里的壯遊,並沿途拜訪各地台商分會,這是事隔 10 年後再完成的南北越壯遊。
陳總說沿途不僅肉眼看到越南整體的軟硬體的基礎建設的發展,道路的拓寬等的城市建設,更是經濟實質上也產生了巨大影響,而且後勁依然強勢成長中。
如同陳總一直堅持著的信念:當一切順利時,就必須提醒自己要收斂、低調,也替自己保留退路;當一切不順心時,碰到挫折時也要時刻謹記,不要迷失方向,要保持當初的赤子之心。
陳總說,當你自己覺得已經做好萬全準備的時候,等你投入了,你就必須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全力以付;因為付出一定不等於收穫,付出 100 分的辛勞可能只收穫 50-60%。如同蘑菇的經歷一樣,雖然生長過程不那麼美好順遂,只要堅持著不放棄、不認命,總會迎來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
上圖:商會重機活動的陳靜璿 Sam
採訪特派員:Linda Chen
推薦閱讀:
回:越南台商人物誌索引 閱覽其他人物誌
認識鼎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