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台商人物誌 – 越南台商總會會訊第238期的人物專訪之一!由台商鄭玉華與李元真執筆,採訪延隆商業責任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平川 先生。
來自七股區三股里的圧腳囝仔 王平川,11年前剛到越南時,聽資深台商好友說: 「如果要享受,就在胡志明市;如果要賺錢,就要到平陽省。」當時的他並沒有深切感受,11年過去了,現在深刻體會這句話,原來平陽省是全越南最大的省,也是最多外商投資聚集的地方。
已經在路上,就只能走下去。王先生來越南不久的一個禮拜天晚上11點多,心血來潮不坐車,選擇靠雙腳從胡志明第十一郡總公司步步踏回平陽省分公司,24公里路程足足花費了近7個小時,從黑夜走到日初。筆者心中充滿疑惑的詢問王先生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王先生娓娓道來:當時初來越南想要了解沿途有什麼工廠及景點,也沒有考慮到安全問題,就在這近7個小時的路途中,細細體會這個開發中國家的人文氣息,途中不時遇到越南人很熱心地用越語詢問:「哥去哪?」、「需要坐車嗎?」讓我深深感受到越南人樸實善良的一面。
在越南打拚的日子裏,每當夜深人靜或佳節時期總是倍思親,某個夜晚接到了來自遠方家鄉最熟悉也最安心的聲音:「老公您好辛苦喔,我有孩子陪伴,您獨自一人在海外打拚,辛苦您了。」王先生安慰太太:「妳才辛苦,有妳陪伴我知足了、感動了…。」夫妻倆台灣越南各據一方,彼此互相鼓勵,親情的支持是推動王先生不斷往前的力量。
服務技術本位、專業品質最佳。王先生最早到台商聚集的中國東莞投資,當時競爭已很激烈,中國商品質量不好又很低廉,而台灣產品質量好但相對價格就缺乏競爭力,所以經營得很辛苦,而且中國幅員遼闊往往一天只能跑一、二個客戶,總覺得效率不彰。
時值2006年聽說越南是一塊待掘起的處女寶地,考察後了解越南從事焊接切割設備的同業只有三家,王先生於是滿懷希望的轉戰越南,因為已經有多年的中國經驗,所以很快的就成立了越南公司正式營運,王先生表示,來越南的確是他人生最重要的轉捩點,因為傳統産業在台灣已漸漸式微,很慶幸當初毅然決然的選擇越南,今日的越南已是台商湧聚之地,尤其技術加工廠都需要專業的焊接切割設備,王先生很有自信地表示,在焊接切割設備中,他有38年的專業技術經驗,提供腳踏車業、鉛酸蓄電池業、鞋業、模具業、鉄管傢具業等….提昇客戶生產線的效能及精美焊切品質,才能在越南焊接界佔有一席之地。
以台灣為根基,開拓全球商機。王先生與帶領越南經濟起飛的拓荒台商共同開疆闢土,也正好呼應政府的新南向政策,政府在台上推出政策,台商就是無數的業務員默默在台下做好國民外交並實質推動,所以我們都是政府拓展外交及經濟的無名英雄喔!王先生笑稱他也真正落實「兩岸三地」政策(即台灣、中國、 越南)。他再次強調很感謝太太無怨無悔的在台灣當他的後盾,讓他可以無後顧之憂勇往直前的向外打拚,以台灣為根基,開拓全球商機。
借力使力不費力。王先生:小時候8歲就喪父,母親含辛茹苦養育6個孩子,是在貧苦家庭中長大,在成長過程中也接受許多人的幫助。出了社會後,一介圧腳囝仔到都市什麼都不懂,也不知道要做什麼工作,聽人家說做鈑金很好賺,敲一下小力5元,敲一下大力就是10元,小小的心靈想著,我一天敲幾百下鈑金就很有錢了,所以就去做板金了。
某次的機緣朋友告訴我要參加國際青年商會。當時我並不知道青商會是國際社團,加入後才了解青商會是一個培育青年的領袖搖籃,從此積極參與社團會務,青商會可說是我立足社會的啟蒙師。一個人的能力有限,但團體凝聚起來卻有無窮的力量,源源不絕的人脈及機會。所以到越南後我也加入台灣商會,並擔任許多商會的幹部為眾人服務,譬如: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副秘書長、理事、越南胡志明市台灣商會理事、越南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理事、顧問、平陽省台灣商會秘書長、平陽省台龍高爾夫球隊隊長…等等,除了廣結善緣拓展人際,更能凝聚台商團結的力量。王先生表示,他觀察在海外的韓商及日商都非常團結,所以台商也要摒除自我意識,希望透過這次的專訪,呼籲台商一定要團結,踴躍參加台灣人的商會,不但在事業上能夠資源分享,互相聯誼還有莫大幫助。
將小愛提升為大愛,回饋社會。訪談到此,記者發現王先生腿部似乎微恙,他才透露出生滿月時發高燒,患有後天性小兒麻痺,領有輕度殘障手冊。成長的過程比一般人更艱辛,國中畢業後半工半讀,目前也在崑山科技大學修碩士,一步一腳印才有今天。王先生認為吃果子拜樹頭,人要懂得感恩,過去受社會善心人士幫忙,現在僅盡棉薄之力做公益及在社團中善盡社會責任為眾人服務。王先生看到中國與越南十九年來的蛻變經濟掘起,反觀故鄕還在原地踏步,激發起想要貢獻資源、回饋鄕里的決心,將小愛提升為大愛,決定返鄕參選台南市議員(七股、佳里、西港、北門、學甲、將軍)六區,相信藉由多年的經商及社團的領導管理經驗,必能成為民眾倚賴稱職的民意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