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台商人物誌 – 越南台商總會會訊第239期的人物專訪之一!由胡志明市-台灣學校同學 李美玲 採訪台商鄭先生。
所有一切的開始並不是在越南,而是在更南邊的印尼,鄭同學的父親當初是一名在印尼出海捕魚的商人,原本該是安穩的日子卻被一場歷史事件打破……
1997年發生的亞洲金融風暴迅速波及印度尼西亞,印尼嚴重的貧富差距在金融風暴後更是顯著。 成了隔年印尼全國大規模排華暴動的導火索。
1998年被稱作 [ 黑色 五月暴動 ] 的印尼排華事件,當時印尼正經歷亞洲金融風暴的動盪時期, 當地人存在嚴重貧富不均所導致,華裔企業家被歸咎為經濟危機的害群之馬,印尼人的目標就是為了相對富裕華人把持的龐大財富。在印尼捕魚的父親事業受到重創,公司的臺籍幹部全都離開了當地,公司因而倒閉,賠錢又跑路。
所幸在這樣一個獨木難支的情形下,偶然經由堂弟的介紹,轉移至越南頭頓做起養殖漁業,主要養殖石斑魚和海鱺。最初遇到了重重困難,不時侵襲的颱風和不穩定的氣候,導致這場事業戰未打先損,賠了幾十萬美金。除了氣候之外,當地的海域環境也是一大挑戰,頭頓的海水相較於其他地區混濁,魚群無法看清飼料,使魚的質量一直無法提升。
為了更進一步發展,鄭先生將整個養殖場北遷到離海邊更近的芽莊,當地雖然也有颱風,但有了先前在頭頓的經驗,已經可以有效應對氣候狀況。芽莊的海水相當清澈,時來轉機,這些魚除了銷售在越南當地外,還有出口至中國地區,隨著養殖漁業蒸蒸日上,鄭先生也決定帶著家人在越南安定下來。
現今邁入懸車之年的他,退休後,將事業交給妻子後,剩下的工作就是培養孩子接手,他的子女所就讀的就是胡志明市臺灣學校,除了平時的課業之外,高一的鄭同學也會去學有關養殖漁業的相關知識,每年寒暑假更是隨著父親到東南亞各地,了解其他地方的發展。
長年看父親經商的他,很懂得人脈的重要性,也影響了他講義氣的個性。他從父親口中了解到不論從事任何經商活動,在金錢上都要非常細緻,借貸欠償要非常清楚。在與他人交際方面,要隨時留心警惕,不輕信他人,以免造成重大損失。
而這些東西都是在臺灣的小孩所較少接觸的。當然學校除了他之外,每個人也都有類似經歷,大家各有其發展的專業領域,這裡所培養的學生,將來都是要接軌國際的商人, 在未來他們將帶著臺灣身分,繼續向東南亞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