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台商人物誌 – 本文發布於越南台灣商會聯合總會會訊239期 作者:林柏俊 外貿協會 WTO GPA顧問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 資深產業顧問 撰寫日期:2017/10/30
新南向給年輕人多開了一扇大門
政府明年(2018)已編列72.6億預算(較2017年增加28.1億)至各相關部會,做全面推動新南向政策使用。
「乖乖,砸那麼多錢、錢不好賺耶!一定要好好的使用,不要浪費喔!」
中小企業主的友人第一反應是如此,這是可理解的。又拼經濟猶如作戰,士氣不夠,如何能面對挑戰、開拓未來呢?媚俗的媒體,各有特定立場,經常把一帶一路拿來作比較,冷嘲熱諷難免,有時興風作浪,浪費社會資源不說,猶如考驗讀者的能耐,令人感嘆。
友人A:「不能正面一點嗎?這樣如何教育下一代年輕人」。
友人B:「選舉快到了,媒體不要模糊焦點,拼經濟第一啦!」。
在分歧的台灣社會中,充斥負面混亂的資訊與氛圍,可憐的企業主與年輕人如何找出方向,談何容易。西進中國政治風險高,雖同語文,初期有幫助但日後易被取代,沒有安全感。南向則得先面臨語言、文化的適應挑戰。筆者認為除了良師益友加上十足的智慧外還需要向上帝禱告:求勇氣、信心與決心。
新南向就是走自己的路,凸顯台灣團隊的軟實力與巧實力(Smart Power)
一般而言,中國大陸在新興國家有一些大手筆的投資或興建基礎建設,財大氣粗手法近乎粗糙,一條龍的做法(自行引進機械、勞動力等等…)直接影響至當地的工作權及不符互惠原則,在哈薩克、斯里蘭卡等國皆有反彈,甚至已漸漸引起當地政府的戒心。
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新南向與一帶一路的關係,見仁見智,精明的各國政府、企業主們如何制衡、如何取得多贏,各自有盤算。而且尚有日韓、歐美企業等其他選項,不一定選擇台灣或中國,這不是任何一方說了就算數。
「友善、共榮、地球村概念並帶來願景與希望,成為當地的祝褔」之共同價值與理念,才可長長久久,永續經營。
大型案子要低調,不大張旗鼔且巧妙避開政治干擾風險(當地的執政黨與在野黨的選舉),2017年9月柬埔寨台商登報自清事件(註1)即為警惕。
又如何和歐美、日韓企業區隔或評估策略連盟皆需考慮。
在新南向綱領中,公共工程基礎建設、綠能電廠、大眾運輸ETC系統等大型案子都必須與當地各公部門的交涉,目前除中鼎公司在海外經營石化業數十年有成,其他想南向的企業均在努力埋頭做長期耕耘。又依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國際透明組織)2016年清廉度的排名,南向的國家大多在後段班,如何以智慧克服需要深思遠慮,不可不慎(註2)。
台商會是南向的堅實後盾,仍大有成長空間
從1990年代初期南向台商在經歷1997東南亞金融風暴及2007雷曼兄弟風暴的洗禮下已非吳下阿蒙。台商會則是現在和政府單位溝通的重要平台。2017年越南及泰國台商總會首次對當地政府發白皮書表達意見,日後將有舉足輕重地位。
數據顯示新南向國家經濟成長穩定而第一波有許多台商是受惠者(註3)。
筆者有以下觀察及建議:
- 不方便具名的越南、泰國台商友人們指出,一些在台有上市大企業們卻沒有參加台商會活動實在可惜…,可能因為幹部職務任期短又採輪調制度,對地方事務較不關心或台灣大老闆/高層沒有特別指示,且大陸也有設廠有點敏感不方便或經營在地人際關係(各搞各的)不願曝光等等…。在此鄭重呼籲政府應向企業老闆們喊話:鼔勵並交待當地各層幹部們應積極參加台商會活動,尤其是提昇台商會形象之公益慈善活動.若有任何顧忌,不妨低調做實質的支持,方法也很多。惟不聞不問、各做各的,惦惦吃三碗公的心態絕非上策!身處海外,應彼此相互照顧,新興國家變數難測,人算不如天算,他日若有難才可彼此支援,此乃公德一件,請趕快執行吧!
- 台商會幹部們大多是兼職,熱心奉獻精神令人敬佩。但隨著新南向政策大量加碼,各部會將百箭齊發之際,應想辦法有專人或小組來研究如何運用政府資源 ,幫助在地台商提昇競爭力及擴大版圖。此舉不僅可服務會員強化對台商會向心力,對尚未加入台商會的台商們則是一大誘因。
- 評估和台灣理念相同之工商協會、智庫、學術單位長期做策略連盟,運用經濟部、 教育部的新南向政策補助實習計畫(註4),引進專科學生將文創融入市場行銷,產品設計打造企業形象廣告。再則由教授主導讓研究所實習生們做企業診斷及未來中、長期規劃也是良策,這樣可達到多贏局面。傳統台商大多專注於生產製造,上述方案可提昇台商競爭力,是一大利多。學者專家也可有計畫性的定期追蹤檢討並適時提出建言,方為台商會之褔也。
- 成功的台商第二代皆受良好教育且潛力十足,甚至第三代都送至歐美深造,日後將返回僑居地。若能順勢掌握五+二產業的優勢,培養人材,累積新產業經驗,必可持續拓展當地新事業版圖。再則台商經營有成後,對土地開發也有興趣,此應為台灣強項,以上都可期待將有第二波成長期。
不僅是工作,要有使命感
政府各部會依新南向綱領擬定工作計劃及編列預算來執行,目前各部會都已成立自己的網站或新南向專區,請愛惜資源不要重複,若有委託智庫或學術單位研究報告亦請公開於網站分享於大眾,才能事半功倍,發揮效益。
政府主導各部會做南向是領頭羊,公務人員盡心盡力不在話下,執行任務是為咱們下一代子弟兵開拓更寬廣的國際舞台,就是榮譽。
又新南向政策和APEC及NGO國際組織的宗旨有許多相符,可以合併進行,
請政府思考多編列預算,鼔勵年輕學子、學者/專家多參與國際活動,拓展視野,增加台灣能見度,此可謂多贏局面。
新南向是開創另一歷史的新時代,已沒有回頭路
兩岸關係冰凍關係近期無法改善,台灣在經濟低迷,人心苦悶的時期,政府苦思突破口,IMF預測亞洲未來十年仍有經濟榮景,此時不南向將錯失良機,經濟成長的果實就被其他國家摘取。
有人主張:捍衛民主法治與基本人權,台灣就得付出代價,就是面對冰凍的兩岸關係,並自找突破口,而新南向就是方向與願景。
一般老百姓不懂高深奧妙的兩岸政治學,只希望能安居樂業並給下一代有良好的國際空間成長。翻開歷史,古今中外,分岐又吵吵鬧鬧的時代也不少。回顧從1990年代初期至今27年,當初在政府的戒急用忍政策下,台商南向也是艱難無比且又含多少無奈,但台灣企業韌性十足,關關難過,關關過!
雖今非昔比,環境條件亦不同,人生精華不過數十年,宿命論也罷、認命認份也罷,自己選擇自己的未來,要西進中國或南向,風險自己承擔。
事在人為,不自我設限,惟有保持正面思惟,靠團隊的智慧,專業分析與判斷,加上不屈不撓的毅力才是務實做法。願與大家共勉之。
註1:
2017年9月間,柬埔寨台商聯名登報澄清沒有介入當地選舉,源起於「有心人士」將有和民進黨和柬埔寨反對黨人士接觸之活動照片刊出來做文章,民進黨雖已撇清與當地政治無關,但仍造成4百多間台商之不必要困擾。
註2.
176個國家/地區 清廉度排名如下:
新加坡7、 台灣31、 馬來西亞55、 印度79、 中國79、 印尼90、
泰國/菲律賓同列101、越南115、緬甸136、柬埔寨156 。
(資料來源: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網站)
註3:
a).依海關統計至2017年9月底對新南向市場總貿易額為823億美金,占總貿易額19.5%,比去年同期成長19.0%。(出超170.9億美元)又依輸出入銀行對新南向政策核准授信案件統計表到2017年9月止,總計176億比較2016年同期137億,成長39億(28.7%)。 (資料來源:新南向綱領網站)
b).依金管會2017/10/19赴立法院報告金融業新南向政策成效與未來挑戰:在本國銀行對新南向國家授信上,截至8月底止,對國內企業或當地台商對於新南向國家投資或拓展業務授信總餘額增加728.88億元,年度目標達成率有187%。
c) 依財團法人海外信用保證基金網站 2017/09月止 單位:百萬元美金 (四捨五入)
有效承保案件合計 | 件數 | 融資金額 | % | 保證金額 | % |
556 | 216 | 100 | 132 | 100 | |
印尼 | 37 | 14 | 6.5 | 8 | 6.0 |
柬埔寨 | 8 | 9 | 4.0 | 5 | 3.8 |
泰國 | 61 | 32 | 15.0 | 20 | 15.0 |
馬來西亞 | 56 | 11 | 5.0 | 6 | 4.5 |
菲律賓 | 3 | 4 | 1.9 | 2 | 1.5 |
越南 | 260 | 75 | 34.7 | 46 | 34.8 |
新加坡 | 7 | 8 | 3.7 | 4 | 3.0 |
緬甸 | 5 | 3 | 1.4 | 2 | 1.5 |
印度 | 1 | 2 | 0.9 | 1 | 0.75 |
小計 | 438 | 158 | 73.1 | 94 | 71 |
註4:
新南向政策工作計畫人才交流項目
補助實習計畫-針對商管、工程、醫藥、農業、教育等領域,2017年補助國內青年赴東協及南亞國台商企業或跨國企業進行見習或實習達 500 人次;提供獎助金培訓 120 名國際貿易相關科系學生赴馬、泰、緬、 越、菲、印尼、印度等 7 國之企業機構實習,相信2018年會增加名額。(資料來源:新南向綱領網站)
作者簡介:林柏俊
外貿協會 WTO GPA顧問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 資深產業顧問
撰寫日期:2017/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