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台商人物誌 – 越南台商 和泰興盛鋼板 林詩萍 專訪,文章僅代表受訪者立場,不代表本公司或是採訪者立場。
.
初訪的越南
原本在台灣是台塑集團指定的供應商,也是鋼板廠股東之一的蔡董祈福(福哥),隨著台塑的腳步來到了越南,蔡董和其他打頭陣的台商們一樣先來越南實地考察了一陣子。
遇上 2000 年越南完成黨政改組,一連串的經濟革新政策和年輕的勞動力,吸引外資快速進入,讓土地和廠房的需求瞬間大量增加,讓打頭陣的福哥信心大增。
在越南經營了幾年略有小成後,福哥意識到「家」不僅只是意義上的一個名詞,更是乘載了家庭成員們共同創造的回憶。
一家人在一起打拼肯定福哥更能無後顧之憂勇往直前的動力,經過短暫溝通後,十(瓶)萍姐阿莎力地決定愛相隨,即刻帶著三個小孩開啟了南進之路。
上圖:萍姐福哥賢伉儷
經營的越南
福哥和十(瓶)萍姐回想起初來越南那會兒,還真的是憑著一股勇氣和傻勁。
因為在異鄉開創事業本來就存在著風險,加上異國他鄉不如自家土親、語言隔閡和文化差異等,最重要的是三個小孩的教育和醫療問題。
所幸當時台北學校已經創立,讓小孩們可以依然享有台灣的基本教育水平;孩子們剛轉換到這陌生環境,除了開拓了不同視野外,所接觸到的朋友群和其他人事物也都不同。
福哥和十(瓶)萍姐心想著只要一家人都在一起也就沒有這麼孤單。
在越南生活每個家庭成員的重要日子,不僅只有儀式感的吃大餐慶祝,更是一家人情感連結重要心安的歸屬。
福哥的鋼板廠,廠內主要以各類板材加工和客製化訂製,還有建案實際安裝鋼板;福哥以本身彩色鋼板的專業和越南幾位工班一起搭配,從小的營造工項類別著手,也培養起了幾十位員工一同打拼到現在。
雖然疫情期間駐外現場施工的工班們風險很大,但如真有案件需求,公司在可允許外出的情況下,工班們還是會配合案件進行工作。
福哥也很感謝業主們的案件都同意讓進度申請延期,雖然在疫情期間,工程也都順利完成。
公司的另外一塊版圖,鋼板的貿易業務,是福哥重要的開發重點。
原本就在規劃的貿易業務,因疫情常遇到船期時間不穩定,運費逐星期調漲。
在種種不便的狀況下,福哥反向操作,從中國進口鋼捲來越南加工後再直接攻入越南內銷市場,不僅成功開拓了公司新業務,也替工廠開拓新的客源。
上圖:浪板施工
嶄新的機會
在疫情前,隨著外資不斷地進入越南,除了原有的廠房整改、工廠計畫往鄉村擴廠或重新建廠的需求增加,更多的是綠色環保建築也逐漸受到越南政府的重視。
越南政府也一直推出很多綠能優惠方案,除了可以自發自用之外,餘電還可儲存下來由政府收購;加上越南這邊天時地利之便,日照時間很長,乾濕季節又很明顯,太陽能產業就逐漸萌然而生。
一般廠房建造面積相對較大,在建築物的屋頂上架設太陽板,可以就近取得更乾淨的能源。
經太陽曝曬過後的太陽能板,光能轉換電能後,整體建築物也會減少吸熱,空調用電會更節省,很適用越南當地的條件。
只需要在越南雨季期間特別注意清潔,避免長期積水。福哥也因此擴大了自己的業務版圖板,為了加強太陽能源相關的建築知識,不論現場實地勘查和丈量、了解電價轉換和實際工廠需求等,福哥都是親力親為,不斷充實太陽能的相關專業。
上圖:安裝太陽能板現場
雖說疫情下,很多狀況不能掌控,但站在節能這個角度來看,是一段長遠規畫和經營的減碳環保潮流的發電模式。
近幾年,在越南的營造業雖然蓬勃發展,但是真正具有專業技術能力的技師還是非常缺少,如果聘請台灣的師傅來越南工作,面臨第一個問題就是語言和生活習慣的衝擊。
尤其是語言,初來乍到的師傅們都需要搭配翻譯人員才可溝通,尤其是現場施作。
各種大小問題都會發生,如沒有營造業相關背景的溝通,很難讓工程順利推進,所以南進的營造業職缺讓很多師傅卻步。
近幾年台灣政府為了要強化南向的決心,除了開辦東南亞語系的語言職能課程,同時也提供給新移民二代實習的機會,多面向的人才培訓,讓年輕人有更多自我挑戰的機會。
.
溫柔的堅強
七年前,在越南世華婦女會劉創會會長美德的引薦下,十(瓶)瓶姊加入越南世華婦女會,結識了一群支持著另一伴打拚事業或是隻身前往越南創業的姊妹知音們。
一群在越南可以一起走,一起陪伴,遇到困難姊妹們互相聯繫幫助,讓所有姊妹們最大感受就是溫暖。
同時姊妹大家也都互相鼓勵要『愛自己』,找到讓自己的身心靈有休息的空間和時間,再忙也不忘給自己一個生活空間和想法。
就像現在時下流行的用語 ME TIME 的獨處時光。
上圖:世華婦女會越南分會
- 前排左 3 – 名譽會長林詩萍
- 中排左 1 – 名譽會長林淑莉
- 中排左 3 – 新加坡名譽會長黃秀琴
- 中排左 4 – 時任駐胡志明市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梁處長光中夫人
- 中排左 5 – 世華名譽會長陳上春
- 中排右 5 – 創會會長劉美德
- 中排右 4 – 創會會長柯杜瑞琴
- 中排右 3 – 世華名譽總會長黎淑英
- 中排右 2 – 現任世華婦女會會長周莉麒
萍姐作為女性,不僅是先生在外打拼相互的依靠,更是小孩在異鄉的支柱;雖然現在的萍姐笑著說在越南的生活大小事,但其中辛酸更是激發出各種生活小智慧。
雖然我們身處的越南不是像在台灣這麼的便利和熟悉,有時突然有哪家下午茶又或是特色餐廳,還是放鬆景點,都是聊天的小話題,也是我們在越南的小確幸。
用這種充電方式,可以讓自己可以跳脫一下除了生活的柴米油鹽和工作上的撞牆期,讓自己放下步調,細細體會身在越南的我們,找尋不一樣的南方『慢活』。
.
越南的再出發
雖然目前越南的確診人數還是都在上萬人以上,但是大多以突破性染疫、無症狀或輕症,皆以居家隔離、藥局買藥(越南已經有治療輕症的默沙東、重症用藥瑞德西韋)。
如經檢測轉為陰性後就安排回工作崗位了,大部分的產業都已復工八成左右。
先前封鎖三個多月的訂單還沒消化之外,緊接著傳統的農曆假期又要到來,所以目前越南以「與病毒共存,抓緊經濟成長」的經濟政策為首要目標。
在越南已有多年開放政策的基礎,加上近年來的中美對立讓銷北美的訂單逐漸位移到越南。
雖越南在 2021 年越南在疫情下所有產業成長的幅度不如預期,但這暫時的蹲點,期盼疫情回穩後展望 2022 年景氣將會更好。
多家台商手上都有紡織、鞋類、鋼鐵、顯示器、電源供應器等各型產業台資企業都有擴建或增設新廠的工程案,越南的後續經濟動能是持續看強。
目前的鋼板和太陽能的本業外,十(瓶)萍姐也希望用自己的越南經驗幫助更多在越南打拼的台灣人少走冤枉路,更多的是以一顆包容和熱忱的心來看待更多進入越南的投資者和年輕人。
如同石瀝新心理諮商師所說:自我價值,其實是從小到大累積起來的,不是自己因為某些事情而有了直觀的感受,
很多時候是因為自己的能力幫助到新朋友,也是新朋友所需要的幫助,讓自己和新朋友有更多交流和連結的可能,使自我增添成就感和自信。
從 2019 年底的 COVID-19 疫情打拼的台灣人和幹部嚴重打擊,大家都是第一次碰到疫情又在異鄉。
面對疫情一波波的變種攻勢,有賴於商會幹部們和其他互助會連繫群組,大家盡力提供最新的防疫訊息,看到簡會長對於台商會組織的不遺餘力,十(瓶)萍姐也希望加入情義相助,再加上還有好多位前輩的提攜和指導,讓在越南的台灣人有更多的信心,讓我們一同走過疫情,從新(❤️)出發。
採訪特派員:Linda Chen
回:越南台商人物誌索引 閱覽其他人物誌
認識鼎盛科技: